科研处
 科研首页  部门概况  政策法规  科研基地  服务指南  学院首页 
热点排行
HOT RANKING
友情链接
LINKS
当前位置: 科研首页 > 成果推广 > 正文

视觉智能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与应用 ——用智享泊位之举,解民生停车之困

2024年08月21日 15:09  点击:[]

一、转化背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职业院校的教学与科研融合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科研工作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聚焦于生产一线,服务于国计民生,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工具创新等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其产生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推动生产技术革新,工艺创新和生产质量、效率提升。

二、转化主体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视觉智能技术研究中心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针对陕西省、咸阳市等区域内信息系统转型和升级需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解决“”的问题。研究团队由多位电子信息专业博士、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行业知名专家组成,形成了高水平的产教研为一体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技术中心以技术创新研究、工程应用开发需求为导向,展开新技术研究、传统技术改进和成果产业化应用,致力于从现有技术改进、新技术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应用型科研模式,攻关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图形图像分析关键算法和辅助工具研究。该项目负责人宋承继教授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化经验。

三、主要做法

截至2023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这一增长趋势直接推动了对停车位的需求,为智慧停车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城市停车发展目标,为智慧停车行业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行动支持。在数字化停车综合服务领域,如何能够解决供需双方的信息孤岛,有效实现车位锁定与引导,减少车辆碳排放成为领域内研究的热点问题。

宋承继教授自2020年以来,带领团队专注于解决“停车难”这一民生难题,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车位供需矛盾、车位共享时序矛盾、车位定位及导引矛盾”研发出“智慧车位共享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包含:“车位地锁及智能车位地锁系统”(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2223114225.9)、“一种基于图像的距离确定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号:ZL202110592461.2)和“一种

基于智能手机的智能停车场停车寻车导航系统”(发明专利号:ZL202210643787.8)三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云端智慧车位共享服务平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填补了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推动了智慧车位共享及停车服务行业的技术升级。

四、转化成果

西安麦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与宋承继教授团队于2021就智慧共享停车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研发与应用开展了相关业务合作。合作开发的“一种基于图像的距离确定方法及系统”、“智慧车位地锁及智能车位地锁系统”技术专利,广泛的应用于公共停车场数字化改造、街区临时车位管理系统改造及数字化社区车位管理系统改造等项目。该技术将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与传统停车管理方式有机融合,以“资源整合+预约共享+智能诱导+智能调度”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智能、高效、便捷”的停车体验,为公司实现社会经济应用价值625万元。

五、经验总结

(一)关键要素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智慧共享车位停车综合服务平台的研发涉及到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和软件与服务等多学科领域。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成员的跨学科组合,将机电一体化工程、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研发人才紧密合作,才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应对研发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产教融合的重要性。项目团队依托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团队、明确分工、及时反馈,有效的将研发工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做到了每一项研究成果都能及时反馈到产品的生产实施环节,并及时对研究的目标做出调整,是研发成功的关键经验。

(二)不足之处

产品功能及性能的完备性。尽管智慧车位共享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取得良好的产品实验成果,但在大规模部署及应用过程中,仍然收到具体场景的限制。如产品部署于写字楼或社区内,该写字楼或社区的公共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产品如何与现有安防设施进行对接。

成本控制与运营管理。由于车位共享服务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具有前期软硬件投资较大,后期投资收益周期较长,所以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模式成为项目应用推广的关键。所以进一步降低部署成本,提供运营管理水平仍是未来实现收益的关键。

(三)未来举措

智慧车位共享综合服务平台解决了停车服务的四大难题:车位非法侵占、潮汐错峰调度、信息优化协同、社区内车位导航,为实现车位共享节能、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标准。同时,继续探索产品在有限区域内车位定位导航技术创新,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环境友好性。研究更加精确和友好的车位定位技术和导航算法,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保通过优化导航减少车位定位和引导的时间成本,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通过行业合作,进行大规模的部署验证并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扩大市场份额。

六、推广应用

在陕西工院持续深化科研体制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的背景下,视觉智能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技术应用领域研发团队先后与华为科技、中软国际、博彦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全方位产学研合作,立足区域经济产业链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工程应用技术创新和产品孵化。

2024年9月,第三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在西安举行,项目团队参加了咸阳分赛的路演及产品推广并获奖,该套系统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产品市场化部署,助力国内数字化社区改造及停车服务产业的技术升级。同时,技术中心利用陕西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模式。

上述成果为我国数字化城镇改革,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共享了“陕工力量”,在咸阳市乃至陕西省树立了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与民生工程的典范,还为职业院校科在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领域科技创新做出积极贡献。陕西工院坚持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坚持以成果转为为导向的科研定位,通过视觉智能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发挥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作用,实现了从科研到产业的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未来,研究中心将继续推动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关注高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在视觉智能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供稿院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撰稿人:宋承继,联系方式:13892022385)

上一条:科研人员开发出可改变物理形态的新型模块化机器人系统 下一条: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领域的创新实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