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按照“立制度激活力、搭平台强基础、建团队聚人才、抓项目育成果”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知识产权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主动对接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大力激发高端人才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科研实力、服务能力和创新活力,分级分类培育重点成果,学校的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近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8354篇,其中核心期刊3552篇,被SCI、EI等收录175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637件,专利转移转化、许可等122项,89%转化于陕西的中小微企业;承担国家、省(部)、市级及各类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等635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科学技术奖、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26项;工信部发布国家机械行业标准、行业团体标准等7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室)3个,厅局级以上科研平台15个,省级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1个,陕西省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1个;厅局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3个。
“结合优势资源、对接产业需求”案例成功入选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案例获陕西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一等奖。9项成果入选大湾区科学论坛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案例,入选数量位列参选院校前列;学校近年来服务区域内企业300余家,累计实现横向项目交易额达到1亿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8.6亿元。学校获陕西高校秦创原建设工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A+等单位、陕西省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规范管理试点高校、陕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多项荣誉。(2024年1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