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科研首页  部门概况  政策法规  科研基地  服务指南  学校主页 
热点排行
HOT RANKING
友情链接
LINKS
当前位置: 科研首页 > 成果推广 > 正文

科技前沿: 我国科学家揭示压力性失眠发生的神经机制

2023年03月14日 10:42 科研处 点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约3/4人群曾存在睡眠困扰,其中失眠人群占23.5%。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压力性应激是失眠发生的主要原因。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与重庆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PVT)→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e, CeA)神经环路参与调控生理觉醒,并介导急性压力性应激所致的失眠。该研究综合运用神经电生理记录、光纤钙活动记录、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发现激活PVT→CeA神经环路可诱发稳定睡眠的小鼠向觉醒转换。当给予小鼠应激刺激后,可显著激活PVT→CeA神经环路,引起小鼠出现入睡潜伏期延长、觉醒潜伏期缩短、觉醒时间增加等急性失眠表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题为“A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to central amygdala neural circuit modulates acute stress-induced heightened wakefulness”。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PVT→CeA神经环路参与睡眠觉醒调控、及应激导致压力性失眠的神经环路机制,为临床上阐明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干预治疗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2)01716-8


上一条:科技成果:融合视觉信息的分拣机器人姿态分析与自适应抓取方法研究 下一条:科技前沿:科学家开发可执行复杂功能的细胞生物计算机

关闭